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质量管理 >> 质量标准
专业建设质量标准
作者:周玉丰  日期:2024-03-18  浏览次数:228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质量标准

 

学校内涵建设与发展的核心办学质量,办学质量的中心工作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切入点是专业建设。专业建设是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龙头,是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点工作,是提升学院整体办学水平重要途径。为此,通过实施学校专业建设质量的诊断与改进工作,以便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建立灵活的专业设置和调整机制,有针对性地改善专业办学条件,促进各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优化调整专业结构,推动学校专业建设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和《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精神,参考国内外高水平专业建设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经验,结合学校专业建设实际,特制订我校专业建设质量标准。

1.专业设计质量

1.1 专业建设方案

根据国家、区域、行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按照紧贴行业产业背景,紧扣国家与区域发展战略,制订学院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合理性、可实施性、专业特色鲜明的专业建设规划。

1.2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每个专业要建立有行业企业人员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通过人才需求调研,企业调研、毕业生跟踪调研情况分析,按政策和市场需求确定人才培养规格、知识、能力、素质、学制等,准确描述与本专业职业面向相适应的规格,实施与专业对口的双证书制,且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落实分学期的实施性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能覆盖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实践教学学时比例超过50%

1.3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3.1 培养目标。每个专业培养目标设定清晰、准确,与职业岗位(群)需求相对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得到体现。

1.3.2 课程体系。每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总学时(25002800/总学分在规定范围内,公共课(文化基础课)及学时数、专业技术基础课及学时数、专业方向(或核心)课程及学时数、专业实践课程及学时数、专业选修课学时数、素质拓展(公共任选)课及学时数确定,所占比例科学、合理。

1.3.3 课程结构合理,融入了创新创业教育。公共课学时比例不低于总学时的25%,实践性教学课时占总课时数50%左右,选修课程学时占比10%左右,创新创业课程学时数不低于16学时,A类、B类、C类课时比例合理。

1.3.4 核心课程的有效性。通过毕业生调查,专业核心课程设置的有效(用)性不低于80%

1.4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4.1 人才培养模式。各专业人才培养能按照学院“平台+方向、双元主体、双证融合、双学分制”模式开展,效果良好。

1.4.2 校企协同育人。大力推行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现代学徒制等校企协同育人,每个专业的实施项目和参与学生人数要达到一定的比例。毕业生以“半年”为主的顶岗实习人数比例不低于90%

2.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2.1 专业带头人

专业带头人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副高及以上职称,主持有国家级、省部级、市级科研与教研项目、成果,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出版的著作、获得的专利等,在行业、协会有兼职,获得有市级及以上荣誉称号、奖励等。

2.2专任专业教师团队

2.2.1 专任教师结构合理。高级职称比例不低于20%,(本专业40岁以下专任教师)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比例不低于15%,双师素质比例不低于70%

2.2.2 师生比合理。专业生师比不低于251(按照生师比201合格标准测算出的本专业学生与专任教师比)。

2.3专业教师执教情况

双师素质教师承担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学时比例不低于80%,本专业高级职称教师承担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学时比例不低于30%,教师教学质量评价90分以上的比例较高。

2.4专业教师师资水平

2.4.1 学术水平较高。专业教师有主持或参与市级以上教研和科研项目,专业教师主持省级以上教研和科研项目有获奖成果,专业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较多,并有以第一发明人获取的专利。

2.4.2 竞赛获奖。专任教师获取有行政主导的专业竞赛、教学比赛的奖励,获得各级教学名师称号等。

2.5专业兼职教师情况

2.5.1 校外兼职教师折合人数达到规定要求。来自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数量与专业技术水平,当年兼职教师承担本专业的课时数及折算(兼职教师按每学年授课160学时为折算1名专任教师,折算数不超过专任教师的1/4)人数

2.5.2 校外兼职教师学历与职称较高。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较高,中级及以上职称比例较高,能工巧匠占有一定比例。

2.5.3 任实践课兼职教师比例较高。来自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承担实践教学(指导)学时比例不低于20%

2.6专业教师能力培训与成效

专任专业教师每年参加省级及以上培训和进修的比例较高,参加专业技能、实践教学、信息技术应用和教学研究能力提升培训人日数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每3年要有6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锻炼的比例较大,专任教师挂职锻炼(顶岗实习)时间较长。

3.本专业实践教学条件

3.1校内实践教学条件

各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室)名称及主要设备,技术水平和环境与行业企业基本一致,本专业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0.3;实践教学生均占有面积(平方米/生):经管类≥5.3;工科类≥8.3;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经管类≥3000元、工科类≥4000元;本专业校内实验实训设备使用率不低于70%;室内布局展示专业特色、职业特点、企业文化或工匠精神、专业建设成就等。

3.2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每个专业有稳定的,满足专业教学要求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顶岗实习除外)若干个,且利用率高。

3.3实验实训项目开出率

每个专业的实验项目开出率不低于80%,实训项目开出率不低于80%,且设施齐全,正常运转。

4.本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4.1课程教学基本文件

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均有课程标准,并能注重对课程标准的修订和完善;课程内容融入职业资格标准,与行业、企业标准相结合;课程考核评价与教学目标相对应,突出综合职业能力评价,注重形成性评价,设计方案可操作;教学实施、教材编写、评价考核等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4.2教材建设

各专业选用近3年出版的高职教材和规划教材比例较高(不低于70%),主编(参编)出版教材占一定比例,并有自编适用性强校本特色教材(含专业实验实训指导书)。

4.2课程建设

每个专业有专任教师主持或参与的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及完成任务情况较好,并建有一定数量的院级及以上课程(含网络课程、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4.3教学改革

各专业积极主动实施基于慕课、混合式教学课程等改革,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方法改革(提供4-6门专业核心课程教案及课件)的课程有一定数量,有教考分离课程,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满意度较高。

5.专业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5.1 产学融合组织建设与运行

专业教师参与职教集团或行业、协会组织,提供参与的证明和工作情况有记录;产教联盟实施“产、学、研”,有实施“产、学、研”项目的相关证明支撑材料;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设与运行,提供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人员名单及基本信息。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工作(会议)有记录。

5.2 校企合作

各专业校企之间有实质性合作项目、内容的企业有一定数目,每年专业与企业合作进行订单培养有一定的人数;每年本专业学生赴企业参加顶岗实习占一定比例;每年本专业学生毕业前顶岗实习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占一定的比例;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开发教材、实习项目等(提供校企共建项目协议和实施材料)有一定的数量;校企合作共建有科研及生产性实训基地;合作申报科研项目的数量,各专业为企业培训员工有一定的人数;合作企业设立企业奖学金的企业个数;合作为学校或本专业捐赠、准捐赠设备、器材等有一定的价值。

6.专业招生情况及生源质量

6.1招生与注册

各专业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近三年在校生规模适度,其中普通专业规模达到90/年级以上,特殊专业规模达到40/年级以上;各专业每年实际招生人数除以招生计划数不低于55%,各专业每年第一志愿填报人数除以招生计划数不低于65%,各专业每年新生报到人数除以实际录取人数不低于80%

6.2生源质量

各专业理科录取平均分应适当高出省控线的分值,各专业文科录取平均分应适当高出省控线的分值,各专业单招平均录取分值不低于全省的最低录取分。

7.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与质量控制

7.1 学生全面发展

各专业制定有适合本专业的综合素质教育方案,素质教育成体系,教书育人有机一体,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素质教育与管理有举措,学生对“立德树人”工作满意度较高。

7.2 人才培养质量控制

7.2.1 机构与管理制度。有质量监控机构与人员,有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对教师有考核办法与激励机制,各项工作有规范或标准,有布置、有检查、有评价。

7.2.2 质量过程监控。系领导评教次数不低于一定人次/学期,督导评教次数不低于一定人次/教师/学期,学生参与评教的人数不低于一定的比例,各专业重修人次、学籍处理人次较少。

7.2.3 质量反馈与持续改进。各专业(研究室)组织的人才培养及教学工作业务研讨记录不低于一定次数/年,各专业组织召开的学生座谈会议记录不低于一定次数/年,有定期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安排和记录,各专业有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分析报告(包括改进方案)。

8.各专业科研与社会服务

8.1专业教师科研水平与获奖

8.1.1 主持或主要参与科研项目与获奖情况。各专业教师应有主持或主要参与的各级科研和教研项目(市级及以上),专业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展有横向科研项目,各专业教师主持或主要参与的各级科研和教研项目获取有一定数量的经费支持,各专业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展的横向科研项目获取有一定数量的经费支持,各专业教师主持或主要参与完成的科研和教研项目成果获得有政府奖励或表彰。

8.1.2 论文、著作与专利情况。各专业教师以第一署名人公开发表的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教研论文,其中核心期刊、EISCI等论文有一定数量,各专业教师有一定数目的主编、副主编公开出版的著作,各专业教师以第一署名人获得有一定数量的发明、实用新型、外观专利。

8.2 社会服务能力

8.2.1 社会服务项目与规模。各专业承担有一定数量的面向企业员工开展的技术技能培训人数(人日数),承担有一定数量的面向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等人数(人日数),承担有省级及以上的专业技能大赛项目,承担有一定数量的省对口招生职业技能考试和其他技术技能水平考试人数(人次)。

8.2.2 社会服务收入。各专业利用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承担有为企业开展生产协作任务,有一定的收入;各专业有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项目并取得一定的收入;各专业承接有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有实际到账收入。

9.培养质量、就业质量及社会声誉

9.1 人才培养质量

9.1.1 学生取证情况。各专业各年级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过级率(第五学期统计)不低于规定的比例,大学英语等级考试过级率(第五学期统计)不低于规定的比例,毕业生取得符合专业面向的职业资格或水平证书不低于规定的比例。

9.1.2 学生获奖情况。各专业组织、培训学生参加国家、省(市)行政部门组织的专业技能大赛并奖得奖励,学生获得有国家、省(市)荣誉表彰、奖励。

9.1.3 创新创业成效。各专业的学生主持完成有与本专业方向相关创新创业项目,毕业生创业人数有一定比例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引导学生申请获得有发明、实用新型、外观专利等。

9.2 就业质量

9.2.1 初次就业与专业对口率。各专业毕业生就业顺利,初次就业率不低于规定的比例,毕业生在四川省内的就业率占比较高,毕业生在广元市的就业率占有一定比例,就业专业对口率高,达到规比例。

9.2.2 毕业生月收入。各专业学生就业前景好,选择面较宽,毕业生初次就业起薪线较高,最近毕业生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高于本省平均线。

9.3 社会评价

各专业毕业生评价专业核心课程能力掌握满足度高;毕业生评价专业满意度和专业推荐度占比较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职称率高;各专业近十年有优秀校友及显著的工作业绩(1人以上内);在本地区所属产业就业学生人数及比例较高;专业办学特色各到省内外高职院的认可,能够吸引高职院校来校交流与学习;专业办学特色在省内领先,国内认可。

9.4 国际交流合作

专业有经专业教(行)指委认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合作育人项目;各专业有在境外就业的学生人;各专业依托自身的优势面向国(境)外招收留学生,开展培训或学历教育;各专业有送培学生到国外(境外)学习、竞赛等;各专业教师开展有境外学习交流活动。

10.专业特色与创新

10.1荣誉和奖励

有省级及以上各种教育教学改革与成果奖项(包括:品牌特色专业、精品课程、精品教材、教学成果、教改课题、教学团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实训基地等奖项)。

10.2特色创新

实践中培育和凝练出的服务面向、培养模式、教学改革、产教融合、学生成就等方面成果。


附件2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评价指标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观测点

主要观测要素

专业建设评价指标

备注

1.专业设计质量

1.1专业建设方案

1.1.1前瞻性和可行性

行业产业背景及国家与区域发展战略

与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对接紧密,专业在学校专业建设规划中地位凸显;专业建设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措施得力,适应行业和地区经济发展需求,充分体现专业特色和优势。

符合规定

1.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1.2.1行业企业参与

专业建设委员会组成与运行

专业(群)建有行业企业人员参加的专业建设委员会,行业企业人员组成50%,每年招开会议1次;配备校企双带头人,职责明确,运行高效。

定性要求

1.2.2人才培养定位

人才培养规格与知识、能力、素质、学制

有充分的行业分析和市场需求分析,人才培养定位主动适应技术发展需求,并以需求变化为导向适时调整;人才培养规格、知识、能力、素质、学制等科学合理。

定性要求

1.2.3职业领域

培养规格与职业面向适应

以需求变化为导向适时调整,有明确的职业面向,口径宽窄适当。

定性要求

1.2.4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目标清晰,对接职业岗位(群)需求,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培养目标有准确的职业定位,能主动服务于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知识能力素质等规格表述清楚,与培养目标一致,操作性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围绕职业岗位(群)培养目标,加强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教育,突出职业精神培养,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全面发展与多路径成才、终身发展搭建“立交桥”。

符合规范

1.2.5职业资格/等级证书

课程体系与证书对接度

有效实施双证书制或1+X证书制度,课程体系与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对接度高,实施课证融合改革。

符合规范

1.2.6实施安排

分学期实施性教学计划

有科学合理且详细的分学期实施性教学计划。

符合规范

1.2.7优化与更新

培养方案优化与更新

通过人才需求调研,企业调研、毕业生跟踪调研1/年,适时优化与更新培养方案。

符合规范

1.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3.1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总学时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总学时2500学时、≤2600学时。

符合规范(数据来源7.2

人才培养方案总学分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总学分130、≤135学分。

符合规范(数据来源7.2

人才培养方案公共课程学时比例

公共基础模块(不含素质拓展课程)课程学时占总课时比例30%

定量指标(数据来源7.2

人才培养方案总学时理实比例

课程设置完全能覆盖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实践性教学课时占总课时比例55%

定量指标(数据来源7.2

技术平台模块课程学时数

技术平台模块课程学时数600学时。

定量指标

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学时数

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学时数1000学时。

定量指标

专业选修学分

专业选修课学分10学分。

定量指标

1.3.2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课程学时数

课程结构融入了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课程学时数64学时。

定量指标

1.3.3核心课程的有效性

核心课程设置及内容有效性

毕业生调查:核心课程设置及内容有效(用)性80%

定量指标

1.4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4.1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

以学院“平台+方向、双元主体、双证融合、双学分制”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实施以“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为切入点的校企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内涵丰富,培养方法或手段多样。

定性描述

1.4.2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协同育人

现代学徒制、订单培养等参与学生数比例

积极推进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现代学徒制等校企协同育人项目和参与学生数比例较高。

定性描述

顶岗实习人数比例

专业毕业生以“半年”为主的顶岗实习人数比例95%

定量指标(数据来源7.4

顶岗实习专业对口率

专业毕业生顶岗实习专业对口率80%

定量指标(数据来源7.4

1.5评价模式

1.5.1评价系统性

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

以学习者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为核心,系统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

定性描述

1.5.2评价方式多元化

质量评价方式多元化

实现质量评价方式多元化,广泛吸收学生、家长、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参与质量评价,参阅第三方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建立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制度。

定性描述

1.5.3评价方式信息化

诊断与指导信息化

应用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进行诊断与指导,为科学评定教师教学工作提供依据。

定性描述

2.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2.1专业带头人

2.1.1学历、职称

学历及职称要求

本科及以上学历,副高及以上职称。

定性描述(数据来源7.1.2

2.1.2代表性成果

教科研项目与成果

3年主持过市级及以上科研与教研项目或成果。

定性描述(数据来源7.1.26.1.3

2.1.3学术水平

学术论文、著作、专利等

3年有第一作者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出版的著作、获得的专利等。

定性描述

2.1.4社会影响力

荣誉称号、奖励等

3年有行业、协会兼职,市级及以上荣誉称号、奖励等。

定性描述

2.2专任教师团队

2.2.1专任教师结构

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比例

本专业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比例30%

定量指标(数据来源6.1.1

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

专任教师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35%

定量指标(数据来源6.1.1

专任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比例

专任专业教师(不含公共基础课程教师)中双师素质比例80%

定量指标(数据来源6.1.1

2.2.2生师比合理

专任专业教师生师比

学生: 专任专业教师36:1

定量指标(数据来源7.1.16. 1.1

2.3专任教师执教情况

2.3.1双师素质教师任课

双师素质教师任课学时比例

双师素质教师承担本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学时比例80%

定量指标(数据来源6.1.16. 1.2.1

2.3.2高级职称教师任课

专任专业高级职称教师任课学时比例

专任专业高级职称教师承担本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学时比例30%

定量指标(数据来源6.1.16. 1.2.1

2.3.3教学效果评价

专任教师教学质量评价

专任教师教学中对高职教育规律能很好把握,为人师表,从严治教,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意识强,教学水平普遍较高,多方评价满意率高,学生评教平均90分。

定性定量指标

2.4专任教师水平

2.4.1学术水平

专任教师教研和科研项目

3专任教师人均主持或参与院级及以上教研和科研项目2

定量指标(数据来源6.1.16. 1.3

专任教师教研教学成果和科研获奖成果

3专任教师主持或参与院级以上教研教学成果和科研获奖成果1

定量指标(数据来源6.1.16. 1.3

专任教师发表论文

3专任教师人均以第一作者或独著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论文或专著1

定量指标(数据来源6.1.16. 1.3

专任教师专利、软件著作权等

3专任教师以第一署名人获得的发明、实用新型、外观专利、软件著作权等2个。

定量指标(数据来源6.1.16. 1.3

2.4.2竞赛获奖

专任教师专业竞赛、教学比赛获奖

3年专任教师参加院级及以上专业竞赛、教学比赛获奖、专项表彰2

定量指标(数据来源6.1.16. 1.3

教学名师

专任教师中院级及以上教学名师1

定量指标(数据来源6.1.1

2.5兼职教师情况

2.5.1兼职教师折合数量与水平

兼职教师数量与专业技术水平

兼任教师队伍(兼职教师按当年授课160学时折算为1名)来源、数量稳定,生产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兼职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50%

定量指标(数据来源6.1.16. 3.2.2

2.5.2兼职教师学历与职称

学历

兼职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50%

定量指标(数据来源6.3.1

职称

具有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或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50%,具有高级职称或高级技师职业资格20%

定量指标(数据来源6.3.1

2.5.3兼职教师任实践性教学学时比例

兼职教师承担实践性教学学时比例

兼职教师(兼职教师按当年授课160学时折算为1名)承担实践性教学学时比例50%

定量指标(数据来源6.1.16. 3.2.2

2.6专任教师能力培训与锻炼

2.6.1专任教师培训进修

专任教师参加培训和进修比例

专任教师每年参加培训和进修比例10%

定量指标(数据来源6.1.16. 1.3

专任教师境外学习培训比例

专任教师具有境外学习培训经历比例5%

定量指标(数据来源6.1.16. 1.3

2.6.2专业课教师工程实践锻炼

专任专业教师工程实践锻炼比例

专任专业教师中每5年有6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参加工程实践锻炼的比例100%

定量指标(数据来源6.1.16. 1.3

3.专业实践教学条件

3.1校内实践教学条件

3.1.1基础条件

实践条件完备性与先进性

实践教学条件能够保证实践教学需要,能够开出技术领先的实验和实训项目,有一批可利用的最先进的实践教学设备。

定性描述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校内实训基地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工科类10000元,其它类8000元。

定量指标(数据来源4.17.1.1

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

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0.5

定量指标(数据来源4.17.1.1

信息化环境

实验(训)室建成数字化教学环境,实现信息点全覆盖,百兆带宽到桌面,计算机数量满足实训教学和管理需要,有与专业群教学配套的信息化实训资源平台。

定性描述

3.1.2运行管理

实习实训项目开出率

实习实训项目开出率100%

定量指标(数据来源4.1

校内实训室平均利用课时

校内实验实训室平均利用课时300课时/年(含社会培训、技术服务)。

定量指标

实验(训)室管理

融合企业管理理念,设立专门管理机构,人员配置齐全,管理制度健全;利用信息化管理。

定性描述

3.1.3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

室内外布局和文化建设能充分展示专业特色、职业特点、企业文化或工匠精神、专业建设成就等。

定性描述

3.2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3.2.1基地数量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数量

稳定且满足专业教学要求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顶岗实习除外)2个。

定量指标(数据来源4.2

3.2.2生产性实习时间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习项目

学生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参加认识实习、生产性实习项目(顶岗实习除外)1个。

定量指标(数据来源4.2

4.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4.1课程教学基本文件

4.1.1课程标准

有课程标准并注重对课程标准修订和完善

联合行业企业共同开发制定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规范并适时修订和完善,在体现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要求方面成效显著,实验实训课程标准有创新、适用性强,并在高职课程标准制定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定性描述

4.1.2课程内容涵盖职业资格标准

课程内容融入职业资格标准,与行业企业标准相结合

联合行业企业,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引入行业企业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把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融入相关专业课程。

定性描述

4.1.3课程考核设计的先进性

课程考核评价

根据不同课程类型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形式,在专业职业能力考核上有独到措施;课程考核评价与教学目标相对应,突出综合职业能力评价,注重形成性评价,设计方案可操作。

定性描述

4.1.4课程标准实施的有效性

教学实施、教材编写、评价考核

课程教案编写、教材选用、教学过程实施、评价考核等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定性描述

4.2课程教材建设

4.2.1教材选用

高职教材和规划教材比例

选用近3年出版的高职教材和规划教材比例70%

定量指标

4.2.2主参编教材

主编(参编)出版教材种数

教学团队专兼职教师主编(参编)出版教材种数4部。

定量指标

4.2.3自编教材

自编适用性强校本特色教材

自编适用性强校本特色教材(含专业实验实训指导书)4种。

定量指标

4.2.4课程建设

专业教学资源库课程建设及精品课程建设

专业教学资源库课程建设或院级及以上精品课程建设(含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创新创业示范课程)门数6门。

定量指标(数据来源7.2

4.3教学改革

4.3.1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积极主动实施改革

实施基于项目化教学、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等改革课程门数4门。

定量指标

4.3.2教考改革

教考分离课程门数

教考分离课程门数6门。

定量指标

4.3.3学生满意度

核心课程教学满意度

学生对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满意度80%

定量指标

5.本专业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5.1产学融合组织建设与运行

5.1.1教师参加行业组织、协会

参与职教集团或行业、协会、学会组织情况

有参与职教集团或行业、协会、学会组织,提供参与的证明和工作情况记录。

定性描述

5.1.2产教融合实施

实施产教融合,有过程有效果

实施产教融合,有过程有效果,提供实施“产、学、研”、产教融合项目证明。

定性描述

5.2校企合作

5.2.1校企合作企业数

校企合作企业数

校企合作企业数7个。

定量指标(数据来源7.5

5.2.2订单培养

订单培养人数

每年专业与企业合作进行现代学徒制培养、订单培养等人数15人。

定量指标(数据来源7.1.17.5

5.2.3顶岗实习

合作企业接受本专业毕业生顶岗实习比例

合作企业每年接受毕业生赴合作企业参加顶岗实习比例50%

定量指标(数据来源7.6.27.5

合作企业接受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比例

合作企业每年接受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比例30%

定量指标(数据来源7.6.27.5

5.2.4共同开发课程

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门数

本专业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数(提供实施材料)2门。

定量指标(数据来源7.5

5.2.5共同开发教材

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教材数

本专业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教材数(提供实施材料)2

定量指标(数据来源7.5

5.2.6合作科研

合作申报科研项目个数

合作申报科研项目个数1个。

定量指标

5.2.7培训企业员工

为企业培训员工

本专业为企业培训员工人数50人日。

定量指标

5.2.8设立企业奖学金

合作企业设立企业奖学金数

合作企业设立企业奖学金的企业个数1个。

定量指标

5.2.9支持学校兼职教师

合作企业支持学校兼职教师人数

本专业合作企业支持学校兼职教师4人。

定量指标(数据来源7.5

5.2.10企业()捐赠

合作为学校或本专业捐赠、准捐赠

合作为学校或本专业捐赠、准捐赠设备、器材、软件等价值100万元。

定量指标(数据来源7.5

6.本专业招生情况及生源质量

6.1招生与注册

6.1.1新生录取率

本专业每年新生录取情况

新生录取率(专业每年实际录取人数除以招生计划人数)90%

定量指标(数据来源7.6.1

6.1.2第一志愿填报率

本专业每年第一志愿填报情况

第一志愿填报率(专业每年第一志愿填报人数除以招生计划数)80%

定量指标

6.1.3新生报到率

本专业每年新生报到情况

新生报到率(专业每年新生报到人数除以实际录取人数)90%

定量指标(数据来源7.6.1

6.2在校学生规模

6.2.1在校学生规模

本专业应有适度的在校生规模

本专业在校生规模200高于全省平均人数

定量指标(数据来源7.1.1

6.3生源质量

6.3.1本专业普招录取分数

专业理科录取分值

专业理科录取平均分高出省控线的分值40分。

定量指标

专业文科录取分值

专业文科录取平均分高出省控线的分值60分。

定量指标

6.3.2单招录取分数

专业单招平均录取分值

专业单招平均录取分值110分。

定量指标

7.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与质量控制

7.1学生全面发展

7.1.1质量教育方案

专业综合素质教育方案

制定有适合专业的综合素质教育方案,素质教育成体系,教书育人有机一体,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定性描述

7.1.2素质教育实施监管

学生素质教育与管理举措

有学生素质教育与管理举措。

定性描述

7.1.3学生对素质教育的满意度

在校学生对“立德树人”工作满意度

在校学生对“立德树人”工作满意度80%

定量指标

7.2人才培养质量控制

7.2.1机构与管理制度

质量监控机构与人员、质量管理制度

有质量监控机构与人员,工作开展有效;有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实施运行良好。

定性描述

教师考核办法与激励机制

有教师考核办法与激励机制,实施运行良好。

定性描述

7.2.2质量过程监控

系领导、督导评教

系领导评教次数5人次/学期,督导评教次数5人次/教师/学期。

定量指标

学生参与评教

学生参与评教的人数比例90%

定量指标

专业学生每学期重修、学籍处理比例

专业学生每学期重修、学籍处理比例30%

定量指标

7.2.3质量反馈与持续改进

人才培养及教学工作业务研讨

专业教研室组织的人才培养及教学工作业务研讨记录8/年。

定量指标

学生座谈会议

专业组织召开的学生座谈会议记录2/年。

定量指标

定期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

定期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1/年。

定量指标

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分析报告

每年有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分析报告(包括改进方案)。

定量指标

8.社会服务

8.1社会服务能力

8.1.1社会服务项目与规模

技术技能培训开展

专业承担的面向社会开展的技术技能培训人日数100人日/年。

定量指标(数据来源7.3.2

面向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等

专业承担的面向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等人日数20人日/年。

定量指标

承担专业技能大赛项目

专业承担院级及以上的专业技能大赛项目1/年。

定量指标

8.1.2社会服务收入

专业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项目及取得的收入

专业有利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企业开展生产协作任务及收入,有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项目及取得的收入。

定量指标

社会服务总收入

社会服务总收入5万元/年。

定量指标(数据来源7.5

9. 培养质量、就业质量及社会声誉

9.1人才培养质量

9.1.1学生取证情况

计算机等级考试过级率

计算机等级考试过级率(第五学期统计)80%

定量指标

大学英语等级考试过级率

大学英语等级考试过级率(第五学期统计)30%

定量指标

毕业生取得符合专业面向的职业资格或等级证书比例

毕业生取得符合专业面向的职业资格或等级证书比例90%

定量指标(数据来源7.3.2

9.1.2学生获奖情况

学生在国家、省行政部门组织的专业技能大赛中获奖

学生在国家、省行政部门组织的专业技能大赛中获奖2/年。

定量指标(数据来源9.6.2

学生获得的国家、省(市)荣誉表彰

学生获得的国家、省(市)荣誉表彰1/年。

定量指标(数据来源9.6.2

9.1.3创新创业成效

学生主持完成与本专业方向相关创新创业项目

学生主持完成与本专业方向相关创新创业项目1/年。

定量指标

毕业生创业人数及成效

有毕业生创业并取得成效。

定量指标

学生申请获得的发明、实用新型、外观专利

学生申请获得的发明、实用新型、外观专利、软著1/年。

定量指标

9.2就业质量

9.2.1初次就业订专业对口率

毕业生初次就业率

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5%

定量指标(数据来源7.6.2

毕业生在四川省内就业比例

毕业生在四川省内的就业比例70%

定量指标(数据来源7.6.2

就业专业对口率

就业专业对口率80%

定量指标(数据来源7.6.2

9.2.2毕业生月收入

毕业生初次就业起薪

毕业生初次就业起薪全国平均水平。

定量指标(数据来源7.6.2

毕业生半年后平均月收入

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全国平均水平。

定量指标(数据来源7.6.2

9.3社会评价

9.3.1毕业生满意度

毕业生评价专业核心课程能力掌握满足度

毕业生评价专业核心课程能力掌握满足度≥80%

定量指标

毕业生评价专业满意度和专业推荐度

毕业生评价专业满意度和专业推荐度等80%

定量指标

9.3.2称职率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称职率80%

定量指标

9.3.3优秀校友

近十年优秀校友及主要工作业绩

近十年优秀校友及主要工作业绩(10人以上)。

定量指标

9.3.4本地就业

在本地区/所属产业就业学生人数及比例

在四川省内/所属产业就业学生人数及比例50%

定量指标

9.3.5专业影响力

专业办学特色能够吸引高职院校来校交流与学习

专业办学特色各到省内外高职院的认可,能够吸引高职院校来校交流与学习。

定性描述

9.4国际交流合作

9.4.1交流项目

国际交流项目

有国际交流项目。

定量指标

9.4.2交流人员

教师境外交流

3年内有教师开展境外交流。

定量指标

学生境外交流

3年内有学生开展境外交流。

定量指标

10. 专业特色与创新

10.1荣誉和奖励

10.1.1省级及以上改革与成果奖项

有省级及以上各种教育教学改革与成果奖项

有省级及以上各种教育教学改革与成果奖项(包括:品牌特色专业、精品课程、精品教材、教学成果、教改课题、教学团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实训基地等奖项)。

定性描述(数据来源7.1.1

10.2特色创新

10.2.1社会效益或效果显著

服务面向、培养模式、教学改革、产教融合、学生成就等方面成果

实践中培育和凝练出的服务面向、培养模式、教学改革、产教融合、学生成就等方面成果。

定性描述

评价指标应用:“★”指标,高水平专业达到47项、骨干专业达到42项、特色专业达到40项;其他指标,高水平专业、骨干专业、特色专业达到75项;且所有指标不能低于专业诊改质控点预警值,上述条件未达到的专业实行院内预警。